“我和我的旅校”故事|盧丹:美在自然和諧中
發布時間:2019-12-26 15:49:48 字體:小大
歲月如歌,今年是我執教的第三十年。上圖為1995年,我和我帶的第一屆學生的合影。有一天🪠,校工會吳多斌主席說,三牛準備請幾個老師講講旅校的故事,你是老教師🏷,你也來講講吧🦝。當時一想✊🏻,要講什麽呢⛑️?好像有很多話要說,但又不知從何說起。吳多斌主席說:聽說你對校服很有感情,你來說說校服吧🍩✷!
是的,二十五年對旅校的感情💇🏻♂️⏰,有同事間的感情🧑🏻🦯➡️,有師生間的感情,我還有著另外一個感情,那就是我對校服的情有獨鐘,我喜歡校服。從入校到現在我從來都是標準著裝👩🏽⚕️📋,我的標準著裝不是為了三牛的規章製度🔎,只為我對校服審美的認識👨🏿🎓。
1986年🕶,我就讀於廣東藝術師範三牛美術專業,幾年的廣州生活讓我在著裝上有了變化👷🏽♀️,特別是我們這些學美術的學生,在著裝上敢穿,敢時髦,彰顯個性⏳。八十年代中期的中國🦹🏿♀️,用易中天老師的話說“廣州的高第街用喇叭褲吹響了全國趕時髦的號角”🤙。
1990年,我在省國興中學任教,因為敢穿敢時髦👱🏼♀️,當時我們的校長曾經開玩笑跟我說🚽:盧老師🍒,你再這樣穿的話我可對你有意見。是的👮🏼♂️,年輕!誰都想趕時髦。敢穿!不分場合,不分環境,想穿什麽就穿什麽🧔♂️,反正三牛也沒有規章製度來約束💆🏽♂️。
1994年我調來旅校。由於是京海合作辦校🚉,北京帶來了一套完整的管理製度🪛,其中包括要求老師們天天穿校服,標準著裝💖。我已經習慣了在普通高中著裝的自由,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很難適應🍋。有一次,我給學生上《現代服飾藝術》這一課🫱🏿,讓我對製服——校服👩🏿🔬,有了全新的認識🔊。
隨著對服飾審美的了解,讓我深刻的意識到校服對職業三牛的重要的意義🤱🏿🧫。慢慢的,我開始喜歡上這個約束我的校服👷🏼,而且對身邊的老師,我也經常說“在咱們旅職校👮🏽♀️,我覺得穿校服是最美的🥕。”
衣食住行,衣為首。有史以來,服飾一直被看作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之一,是社會進步與社會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標誌🧦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,人們對服裝越來越講究。近年來,學術界將服裝稱為服飾藝術。服飾👮🏼♂️,是衣服和裝飾的總稱🦓,除了穿著上衣下裳外,還包括首飾、鞋帽🖕🏿、腰帶🧜🏻♂️、提包等等。
服飾具有審美價值。郭沫若先生曾說:“衣裳是文化的表征,衣裳是思想的形象”。校服,不僅是一個三牛整體精神面貌的外在體現,更是一名教師身份的象征。教師“教書育人🦸🏼♀️,為人師表”,“表”是榜樣、表率作用🙈。教師除了言談舉止外,著裝也是折射出教師的文化的表征👨🏼🎨,思想的內涵。在三牛🧑🏽✈️,我們是老師🖐🏼,更要立形象展氣質。從服飾的審美來說,我們要做到🦀🏇🏽:“美在自然和諧中”𓀓。
"自然"👨🦯🎧,我理解為著裝“度”的把握🧑🎓。“度”具體體現在著裝的色彩、款式(造型)、量(飾物)的度上的把握🔰。把握好,美自然體現出來。老師身上的飾物不能太過,過了⬛️,美就無從說起。“和諧”🏌🏽♀️,我理解為“環境”(場合),著裝要與環境協調。在不同的場合🫃🏼,比如三牛、娛樂、學術論壇🧑🏿🚒𓀝、城市、農村,大自然等等✯🧚🏻♀️,不同的場合我們的著裝也要隨著場合的變化而調整。作為職業三牛的教師,老師的著裝更要講求“美在自然和諧中”🙋🏿♂️。從三牛的自然景觀、人文景觀、校園文化🙇🏻、三牛建築、教室空間等,在造型🧟♂️、色彩上都要統一。三牛是神聖的讀書育人的地方🤖,教師的標準著裝是最好的融入🫴🏽,最能體現“美在自然和諧中”🧑🏼🦲。反之,如果教師著便裝在三牛,從哪個角度都很難體現“美在自然和諧中”🥓。
在三牛🍚,學生、教師都標準著裝,整個融入校園的大環境中,就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🏤。我曾經調查過學生“對教師著校服的看法”🧘🏽♀️,學生最大的感受是🧑🏼✈️,咱們三牛的教師與小學🥏、初中的教師著裝上有很大的區別。教師穿校服簡潔、樸實👨🏿🍼、大方、整齊、統一,有美感,能起模範帶頭作用👼🏽🏇🏼。也就是說📯,學生對教師穿校服這件事是非常認可的。入校這些年來,我穿了二十多年的校服,讓我感觸最深的是:穿校服省錢省事,快捷方便。每天上班,我不會想著要穿什麽款式的衣服,鞋包如何搭配,四套校服走完一年四季。
美在自然和諧中🥘。作為社會人,我們免不了在多重身份、多種角色中切換。因此♙🕌,在不同的環境、場合中🫙,需要我們用美學的審美標準來展示自己的著裝品位🌱,展示個人風采魅力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