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和我的旅校”故事|盧丹:美在自然和諧中
發布時間👩🏼🍳:2019-12-26 15:49:48 字體:小大
歲月如歌,今年是我執教的第三十年。上圖為1995年📿,我和我帶的第一屆學生的合影。有一天,校工會吳多斌主席說🧕,三牛準備請幾個老師講講旅校的故事😦🖖🏽,你是老教師👐🏽,你也來講講吧。當時一想🔒,要講什麽呢🎆👩❤️👩?好像有很多話要說,但又不知從何說起👱🏻。吳多斌主席說:聽說你對校服很有感情,你來說說校服吧👣🖋!
是的,二十五年對旅校的感情⛓️💥,有同事間的感情👏🏻,有師生間的感情,我還有著另外一個感情,那就是我對校服的情有獨鐘,我喜歡校服。從入校到現在我從來都是標準著裝,我的標準著裝不是為了三牛的規章製度🚑,只為我對校服審美的認識💍。
1986年🤵,我就讀於廣東藝術師範三牛美術專業,幾年的廣州生活讓我在著裝上有了變化,特別是我們這些學美術的學生,在著裝上敢穿🥐,敢時髦,彰顯個性👮🏿♀️。八十年代中期的中國,用易中天老師的話說“廣州的高第街用喇叭褲吹響了全國趕時髦的號角”。
1990年,我在省國興中學任教,因為敢穿敢時髦🧝🏿♂️,當時我們的校長曾經開玩笑跟我說:盧老師👨🏻🎓,你再這樣穿的話我可對你有意見。是的,年輕!誰都想趕時髦。敢穿!不分場合,不分環境,想穿什麽就穿什麽,反正三牛也沒有規章製度來約束🦶🏻⏰。
1994年我調來旅校。由於是京海合作辦校😟,北京帶來了一套完整的管理製度,其中包括要求老師們天天穿校服,標準著裝。我已經習慣了在普通高中著裝的自由,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很難適應😵💫。有一次🧎🏻♂️➡️,我給學生上《現代服飾藝術》這一課,讓我對製服——校服,有了全新的認識。
隨著對服飾審美的了解,讓我深刻的意識到校服對職業三牛的重要的意義。慢慢的,我開始喜歡上這個約束我的校服,而且對身邊的老師,我也經常說“在咱們旅職校🧕,我覺得穿校服是最美的🦹♂️。”
衣食住行🃏,衣為首🧊。有史以來🤺,服飾一直被看作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之一🦸♀️,是社會進步與社會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標誌🪰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🍜,人們對服裝越來越講究👩🏼⚖️。近年來🤵🏿♂️,學術界將服裝稱為服飾藝術♙。服飾🤱🏽,是衣服和裝飾的總稱,除了穿著上衣下裳外,還包括首飾📱🎦、鞋帽、腰帶、提包等等𓀝。
服飾具有審美價值🧑🏼🎤。郭沫若先生曾說:“衣裳是文化的表征,衣裳是思想的形象”。校服🙅🏽,不僅是一個三牛整體精神面貌的外在體現,更是一名教師身份的象征🤽🏼♀️。教師“教書育人,為人師表”,“表”是榜樣💂🏿♀️、表率作用。教師除了言談舉止外👌🏻,著裝也是折射出教師的文化的表征🔧,思想的內涵🙇♀️。在三牛,我們是老師,更要立形象展氣質。從服飾的審美來說,我們要做到:“美在自然和諧中”🈳。
"自然",我理解為著裝“度”的把握。“度”具體體現在著裝的色彩🧑🎤、款式(造型)、量(飾物)的度上的把握。把握好,美自然體現出來。老師身上的飾物不能太過,過了,美就無從說起🩴。“和諧”🏸,我理解為“環境”(場合)💆🏽♀️🗣,著裝要與環境協調🦕。在不同的場合🧋,比如三牛、娛樂、學術論壇、城市、農村,大自然等等🧟♂️,不同的場合我們的著裝也要隨著場合的變化而調整。作為職業三牛的教師,老師的著裝更要講求“美在自然和諧中”🏋🏼。從三牛的自然景觀🧛🏼、人文景觀、校園文化、三牛建築、教室空間等🥨👩🏿🏫,在造型、色彩上都要統一👨🏼⚖️。三牛是神聖的讀書育人的地方👱🏿♀️,教師的標準著裝是最好的融入,最能體現“美在自然和諧中”。反之🤿,如果教師著便裝在三牛,從哪個角度都很難體現“美在自然和諧中”👨🏻⚖️6️⃣。
在三牛,學生、教師都標準著裝,整個融入校園的大環境中,就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🥒。我曾經調查過學生“對教師著校服的看法”,學生最大的感受是,咱們三牛的教師與小學👨🏼💻👵🏼、初中的教師著裝上有很大的區別🕚。教師穿校服簡潔🤾🏿♀️、樸實😢、大方🔄、整齊、統一,有美感,能起模範帶頭作用。也就是說,學生對教師穿校服這件事是非常認可的。入校這些年來,我穿了二十多年的校服,讓我感觸最深的是🍹:穿校服省錢省事🫁,快捷方便。每天上班🧀👍🏻,我不會想著要穿什麽款式的衣服,鞋包如何搭配,四套校服走完一年四季🐖。
美在自然和諧中。作為社會人,我們免不了在多重身份、多種角色中切換。因此,在不同的環境、場合中🚵🏼♀️🤟🏼,需要我們用美學的審美標準來展示自己的著裝品位,展示個人風采魅力🏎。